so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揭阳开放大学 >> 财务公开 >> 浏览文章

大专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学基础》期末复习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29日
一、期末考试题型及分值:
单选30分、判断改错20分、简答30分、案例20分。
二、案例涉及的知识点:
激励、计划、决策、控制、科学用人、沟通、领导理论、学习型组织
(可参考网上的历届试题、教学案例专栏,课后案例)
三、简答题
  1. 管理及其性质。
       答: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管理具有以下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首先,管理是生产社会化引起的,因此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其次,管理又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一种“监督劳动”,具有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要用科学的方法论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管理的艺术性。艺术性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它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2.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见期末复习指导P34-35
  3.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见期末复习指导P24
  4.企业再造理论。见期末复习指导P25
  5.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答:(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泰罗创建“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确定各种科学管理原理、方法的基础。
  (2)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代替传统的管理。
  (3)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实行重大的精神变革。
  根据这些基本出发点,泰罗提出了以下管理原理:
  (1)制订科学的作业方法。
  (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
  (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4)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5)实行职能工长制。
  (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6.霍桑试验及其结论。
       答: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间(1924--1932),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美国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由于该项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工厂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试验、谈话研究、观察试验。
  试验得出的结论是: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相对于“科学管理”只重视物质条件,忽视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对工人生产效率影响的观点,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该实验导致人际关系学说的出现。
  7.企业文化理论。 ; 见期末复习指导P25
  8.现代管理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学派。
      (1)管理过程学派。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约法尔。其主要特点是把管理学说与管理人员的职能联系起来。他们认为,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组织,管理人员的职能是共同的。
  (2)经验学派。代表人物是德鲁克和戴尔。他们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学问题。不少学者认为,经验学派实质上是传授管理学知识的一种方法,称为“案例教学”。实践证明,这是培育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很有效的途径。
  (3)系统管理学派。该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它是由目标和价值、结构、技术、社会心理、管理等五个分系统组成。它提出,必须以整个组织系统作为研究管理的出发点,应该综合运用各个学派的知识,研究一切主要的分系统及其相互关系。系统管理学派突破了以往各个学派仅从局部出发研究管理的局限性,从组织的整体出发阐明管理的本质,对管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4)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是西蒙。该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都是决策的过程,管理是以决策为特征的;决策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管理人员应该集中研究决策问题。
  (5)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主张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进行计划决策和解决管理中的问题;经营管理是管理科学在管理中的运用;信息情报系统就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向管理者提供信息情报的系统。
  (6)权变理论学派。该学派认为,由于组织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组织的管理并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也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理论,任何理论和方法都不是绝对有效也不是绝对无效,采用哪种理论方法,要视组织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而定。
  9.计划工作的特征。见期末复习指导P25
  10.确定企业目标的原则。见期末复习指导P26
  11.目标管理的特点。见期末复习指导P26
  12.决策的基本原则。见期末复习指导P26-27
  13.决策的满意原则
  14.企业组织结构的含义。见期末复习指导P28
  15.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答: 企业一般可以在以下方面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1)一些不适于通过正式组织解决的问题,通过非正式组织比较容易解决;
  (2)利用非正式组织的情感交流渠道,维持企业人员的稳定与团结;
  (3)尊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使职工有表达思想的机会,工作中减少厌烦感,加强协作关系。
  16.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及其优点。见期末复习指导P36
  17.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
      (1)业务培训。管理不可能脱离实际业务内容,管理人员也不能不了解所在部门的业务性质和基本流程,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2)管理理论培训。管理者只有掌握一定的管理理论,才能进行科学的管理活动。对任何层次的管理者来说,掌握一定的管理理论都是必要的。
  (3)管理能力培训。管理能力是管理者通过管理活动实现管理目标的能力,包括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领导活动能力等。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可以通过科学的培训而得到提高。
  (4)交际能力及心理素质培训。 管理是支配他人行为的活动,与人打交道必须有较强的交际能力,高层管理者尤其如此。同时管理者要与各种人相处,可能遭遇各种事件,因此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18.管理人员的选聘渠道及其优缺点。见期末复习指导P36
  19.人员配备的基本原则。见期末复习指导P29
  20.领导者的个人素质要求。
      (1)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对企业领导者政治品德和思想作风方面的要求。政治素质是其他素质得以正确发挥的前提。
  (2)知识素质:领导现代化事业,领导者必须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
  (3)能力素质:领导者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具备以下能力:筹兼顾的筹划能力;多谋善断的决断能力;调兵遣将的组织能力;循循善诱的协调能力;正确交流的表述能力。
  (4)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即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
  21.领导的影响力。见期末复习指导P30
       22.领导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见期末复习指导P30
  23.需要层次理论。见期末复习指导P31
  24.激励方法。见期末复习指导P31
  25.实现有效控制的基本原则。见期末复习指导P31
  26.现场控制的必备条件。
      (1)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在现场控制中,管理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也很少有机会和他人一起分析讨论,常常依靠自身的知识、能力和经验,甚至是“直觉”,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需要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
  (2)下属人员的积极参与。现场发生的问题常常是程序化的,多数操作性较强,注重问题的细枝末节。管理者在按照计划对下属实施控制过程中,必须多听取下属人员尤其是一线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3)适当的授权。在现场控制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应当也不能事事都向上级请示,以免造成工作中断和贻误战机。所以,担负现场控制责任的管理人员应当拥有相应的职权。
  (4)层层控制,各司其职。一般而言,现场控制是上级管理者对下级人员的直接控制。一个管理组织中,可能同时存在多个管理层级,有效的现场控制必然由最熟悉情况的管理人员实施,这样才能保证全面深入了解问题并提出最为切实可行的方案,这样还可以避免多头控制和越级管理。
  27.冲突的二重性。见期末复习指导P33
  28.协调的含义及其原则。
       协调就是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协调应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目标一致原则。协调的目的是使组织成员充分理解组织的目标和任务,并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一致,从而促进组织总目标的实现,所以管理者的协调工作必须围绕组织总目标进行。
  (2)效率原则。协调的目的不是掩盖、抹杀问题,也不是“和稀泥”,而是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部门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更好地分工、合作,每个人都能满腔热忱、信心十足地去工作,从而提高组织效率。
  (3)责任明确原则。明确责任就是规定各部门、各岗位在完成组织总目标方面所应承担的工作任务和职责范围。除了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还要明确互相协作的责任,提倡互相支援、积极配合,反对各自为政、相互扯皮的恶劣作风。
  (4)加强沟通原则。沟通是协调的杠杆,组织内部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沟通越有效,彼此间的理解、支持就越容易建立,发生误会、摩擦、扯皮的可能性就越小,而组织的协调性就越强;反之,沟通效果越差,组织协调性也将越低。
   29.解决组织冲突的方法。见期末复习指导P33“协调组织冲突的对策”
     30.冲突对组织发展的意义。
冲突具有正面和反面、建设性和破坏性两种性质,组织中存在一定水平的冲突,可以促进组织变革,使组织充满活力,因而绩效水平可以大大提高。冲突对组织发展的意义,概括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冲突可以使对抗双方采取适当方式发泄他们心中的不满,促进双方之间的沟通,避免由于长期压抑而可能发生极端状态;
(2)冲突可以使组织内一些平时不被重视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使管理者及早发现并加以解决;
(3)冲突可以促进新思想、寻建议的产生,从而促进组织变革;
(4)组织间的冲突,可以增加组织的内聚力,使组织内部成员齐心协力,一致对外;
(5)冲突可以促进联合,以求共同生存。
由于冲突对组织发展具有以上重要意义,因此,冲突成为组织协调的最基本内容。
     31.信息沟通的障碍。见期末复习指导P33-35
 
 

学校地址:揭阳市区进贤门大道中段巷畔村椟松路 联系电话:0663-8668001
揭阳开放大学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授权禁止擅自复制使用
Copyright © 揭阳开放大学 All Right Reserved.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142号

粤ICP备15046606号-2